引领行业潮流 颠覆传统模式 ——五冶医院学习并践行“临床康复一体化”模式
临床康复一体化是近年来提出的一个新理念,是医院康复学科建设的又一重要环节。它能让更多患者既有临床科室的医疗保障,又能享受到早期康复带来的益处,使功能障碍得到最大限度的改善。
“临床康复一体化模式颠覆医者思维,突破学科瓶颈,是未来医院发展的总趋势。康复医学技术是未来临床的通用技术,是医者人人都应具备的能力。”五冶医院党委书记、院长张玲早已意识到康复在临床中的重要性,经过多年的战略布局和努力,将我院康复医学打造成了成都市重点专科,并逐步推进临床康复一体化。
为进一步增强对新模式的认识,尽快建成康复专科医院,提高患者治愈康复率,提升学科结合治疗水平,近日,我院组织全体医务人员一起学习了励建安教授的《临床康复一体化》课程。励教授的分享耳目一新、独树一帜,对医院的工作有着全新的指导意义,让大家对康复医学、临床与康复的结合有了新的思考,拓宽了医护人员在康复医学中的格局和眼界。
康复医学不是单个科室,而是医学的核心学科之一。临床与康复一体化最终目的是为患者服务,使其身体功能得以恢复,更早地回归社会。如何将这个抽象的理念运用到具体的疾病治疗?如何具体地将康复医学与各个不同学科领域相结合?我院康复医学专业人士认为,临床的各大专业都可以和康复相互结合。作为核心学科之一,康复无处不在。近年来,康复科与骨科无缝对接,术前、术后的康复介入大大改善了患者的各项身体功能,不论是从心肺的训练上,还是术后肢体功能的恢复上都得到了最佳的契合,也成就了无数完美的病例。早期的康复介入更是让患者获益匪浅,让手术医师倍感安全。“骨科与康复一体化”模式正是临床康复一体化的一个缩影和真实写照,康复医学工作者则成为了临床康复一体化发展的践行者。
临床没有科室不需要康复医疗。只有跳出单个科室的思维模式才能获得大的发展,只有和各个临床科室无缝对接、相互结合才能突破瓶颈,迎来新的天地。将康复医学深度融合在临床各个角落,为临床科室服务,才可以提高治疗疗效、缩短住院天数,才能发掘康复治疗技术,更好更快地解决患者痛苦,让患者功能得以尽快恢复,达到疾病治愈、功能恢复、心理健康的完美状态。医院应运用这一最前沿的思维模式,以康复医学科为中心,以康复治疗部为平台,在全院嵌入式的进行康复。各个临床科室应找到与康复的切入点,利用各自的优势融合,发挥技术和实力,解决临床中遇到的困难和细节问题,实现“全员康复、全面康复”,打造康复医学的特色和名片。
临床康复一体化是必由之路。在面临临床康复一体化的大环境下,我们不仅仅要在思想上有所转变,要在单打独斗、单科发展的时代上画上句号。“大发展依靠大团队”,要有“会当凌绝顶,一览众山小”的气魄;更要在医院治疗能力建设上有全新突破,要有“千锤万凿出深山,烈火焚烧若等闲”的决心,秉着对临床康复一体化发展的信心,对康复医学发展的热情,打造出一张印有鲜明烙印的特色名片。正如励建安教授所言:“跳出狭隘的康复医学科思维,走向康复医学大领域、大学科,这是我们康复医学工作者必有的胸怀和格局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