疾病百科

疾病百科详细

心内膜炎

  • 挂号科室:心胸外科
  • 发病部位:心脏
  • 传染性:无传染性
  • 传播途径:
  • 多发人群:无特殊发病群体
  • 典型症状: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
  心内膜炎(infective endocarditis)是指由病原微生物直接侵袭心内膜而引起的炎症性疾病,在心瓣膜表面形成的血栓(疣赘物)中含有病原微生物。
典型症状: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

心内膜炎症状诊断

一、 症状体征

临床主要可见三大类症状,即全身感染症状、心脏症状、栓塞及血管症状。

二、 相关检查

可行心内膜活检。

心内膜炎疾病病因

一、病因

引起心内膜感染的因素有:

1、病原体侵入血流,引起菌血症、败血症或脓毒血症,并侵袭心内膜;

2、心瓣膜异常,有利于病原微生物的寄居繁殖;

3、防御机制的抑制,例如肿瘤患者使用细胞毒性药物和器官移植患者用免疫抑制剂时。病因包括各种细菌、真菌及贝纳特考克斯体(coxiella burnettii)等。临床经过与病原微生物有关,传统分为急性和亚急性两类,其临床经过及病理变化均有所不同。 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(acute infective endocarditis)时由于被累心内膜常有溃疡形成,故又称为溃疡性心内膜炎(ulcerative endocarditis)。此类心内膜炎起病急剧,多由毒力较强的化脓菌引起(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,acute bacterial endocarditis),其中大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,其次为化脓链球菌。通常病原菌先在机体某局部引起化脓性炎症(如化脓性骨髓炎、痈、产褥热等),当机体抵抗力降低时(如肿瘤、心脏手术、免疫抑制等)病原菌则侵入血流,引起败血症并侵犯心内膜。此型心内膜炎多发生在本来正常的心内膜上,多单独侵犯主动脉瓣,或侵犯二尖瓣。

二、病理机制

肉眼观,瓣膜闭锁缘处常形成较大的赘生物。赘生物呈灰黄色或灰绿色,质地松软,易脱落形成带有细菌的栓子,引起某些器官的梗死和多发性小脓肿(败血性梗死)。严重者,可发生瓣膜破裂或穿孔和/或腱索断裂,可致急性心瓣膜关闭不全而猝死。

镜下,瓣膜溃疡底部组织坏死,有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,赘生物为血栓,其中混有坏死组织和大量细菌菌落及肉芽组织。

心内膜炎预防

有风湿性瓣膜病或先天性心脏病需注意口腔卫生,及时处理各种感染病灶,施行手术或器械检查前应给予抗生素,预防心内膜炎往往发生在术后两周左右。

有易患因素的患者在做手术或操作时予以预防感染的措施:

(1)口腔上呼吸道操作或手术者应给予针对草绿色链球菌的抗生素。

(2)泌尿生殖及消化系统手术或操作者应针对肠球菌用药。

应与心肌炎相鉴别。

心内膜炎饮食保健

避免过劳,注意多补充营养丰富的食物,避免进食刺激性食物。

勒夫勒心内膜炎,非细菌性血栓性心内膜炎,老年人心内膜炎,小儿感染性心内膜炎,感染性心内膜炎
郑重提醒:以上信息仅供参考,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!